动科学院实验教学中心介绍

发布时间:2015-05-19文章出处:实验室与基地管理处浏览次数:334

动物科学学院本科实验教学中心

概况

 

根据学校“关于本科教学试验中心设置的通知”的精神和要求,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和发展规划,动物科学专业面向本科教学的功能实验室设置为3个:动物营养实验室(依托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动物遗传与繁育实验室和动物生产实验室。

动物营养实验室由动物营养学、饲料加工学、动物生物化学等课程的实验教学实验室组成。

动物遗传与繁育实验室,由原来承担的动物遗传学、动物繁殖学、动物育种学等3门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教学实验室组成。

动物生产实验室,承担本专业动物生产各类课程的实验教学及环境卫生学、畜产品加工学、畜牧微生物学、动物学等课程实验教学。

“中心”依托于畜牧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及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动物学二级学科硕士点,服务于动物科学学院、动物医学学院、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科技学院等与动物生产有关专业的本科实验实践教学工作。

“中心”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知识、能力与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教学理念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实践)教学观念,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新疆农业大学精神,秉承新疆农业大学“理论联系实践,教学结合生产”的办学方针,坚持“屯垦戍边办大学,稳疆兴疆育人才”的新疆农业大学办学宗旨,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发挥“中心”所依托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按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要求,扎实推进实践教学环节、深化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加强实践育人队伍建设、积极发挥学生主动性。中心在管理体制、实验室硬件建设、教学课程体系和实验内容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已逐步成为新疆动物生产类实验实践教学和培训的重要基地。

“中心”所属的动物营养实验室被评为新疆农业大学重点实验室。新疆肉乳用草食动物营养实验室被评为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并成为农业部西北草食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试验观测站。

“中心”所属实验室总面积1258.92m2,拥有仪器设备1133台(件),设备总值1225.3万元。

2014年共有50人次本科生参与大学生创新项目13项,参与发表科研论文19篇。

中心依托的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科被列为自治区重点学科。动物科学专业被列为教育部、财政部优势专业建设。动物科学专业被列为自治区优秀教学团队建设。

申报的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马术运动鉴赏》已于201410月顺利通过教育部审批。自编实验实习讲义1部。

教研项目“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分类培养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体系探索与实践” 荣获2014年校级教学成果三等奖;申报的国家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 项目于201411月获批立项。2014年,实验教师累积参加实验教学交流会35人次、信息化培训10人次。

学校支持政策和举措

 

学校高度重视中心建设工作。组织保障方面:学校成立了“实验教学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加强了中心的建设与管理,规范了资金的管理与运用,专款专用;定期检查并督促中心开展实验室建设及示范性工作。制度保障方面:出台了“新疆农业大学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办法”、“新疆农业大学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经费使用办法”等制度,明确了中心的建设目标、主要任务、中心主任的选聘及职责等。

在各种建设项目的申报中,学校始终将“中心”列为重点。2007年,在“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第二期)”的申报中,学校将“中心”的“动物营养实验室”列为建设单位。2008年,在自治区人民政府实施的“自治区重点产业紧缺人才专业”建设中,优先推荐了“动物科学专业”和“动物医学专业”。2010年,优先推荐“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实验室”并安排仪器设备项目。2012年,优先推荐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申报“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项目”。

在实验队伍人才培养上,学校优先安排“中心”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国内进修及出国培训。在教研项目的申报上,学校对“中心”给予倾斜。2014年,“中心”共获得国家级教研项目1项、新疆农业大学教研项目6项。

    学校支持“中心”教师参加实验实践教学交流会议。2014年,实验教师累积参加实验教学交流会35人次、信息化培训10人次。

条件与环境

 

1、实验室

“中心”下设3个功能实验室,面积1258.92m2

2、实验仪器设备

“中心”设备总值1225.3万元,拥有仪器设备1133台(件),其中2014年新增仪器设备61台套,价值38.99万元。

“中心”的常规仪器设备按一人一台(套)配置使用;中值仪器设备根据各室承担的教学内容需要进行统筹配置,分组使用;贵重仪器设备由中心集中管理,共享使用。目前,学生开展实验所用的仪器设备品质精良、配置合理、数量充足,达到了21台(套),个别实验31台(套),满足了现代实验教学的要求。

    为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中心”制订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做到统一管理、合理调配,使常规仪器设备的使用率达到95.3%,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率达到89%以上。针对综合性实验、课外科技创新实验,实验室实行全面开放。积极参与学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已有4台大型仪器设备加入共享平台,使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使用率进一步提高。同时,大型仪器设备对外开放,服务社会。

2014年,“中心”的仪器设备累计为校内研究生、科研及校外提供科研服务45450人时以上。

3、维护

建章立制保障运行。“中心”严格落实学校制定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和办法同时为提高“中心”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又建立了共享仪器设备的管理办法与收费制度,保障了仪器设备的管理与维护,运行效果良好。

仪器管理责任到人。仪器维护被列入实验室技术人员岗位职责,建立了仪器设备技术档案,要求详细记录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技术状态和维修记录。

    维护维修经费保障。学校每年投入100万元用于仪器设备的维护、更新,仪器设备的维护维修费用从学校下拨的“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中支出。“心”根据需要,每年从实验教学运行经费中划出一定经费用于仪器设备的维护和维修,使仪器设备完好率达95%以上,从而保障了其正常运转。

4、运行

 严格仪器设备购置流程:提交仪器购置清单→实验中心主任审核后提交仪器购置申报计划→实验室与基地管理处组织专家论证→学校分管领导审批→学校资产处招标、定标,签合同购置。2014年新增仪器设备61台套,价值38.99万元。

严格实验室开放流程: 预约→填写使用仪器设备计划→指导教师签字确认→实验室主任确认→安排使用计划。

5、环境与安全

    “中心”各实验室设计规范符合规范标准。严格执行实验室安全实施细则,建立了“中心主任实验室主任安全员”的实验室安全制度;建立了学生进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制度,并把安全教育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

实验队伍

 

1、队伍建设

“中心”实验队伍的建设思路和采取的措施:一是建立了积极的激励政策;二是利用学校的政策,积极培养高学历师资;三是结合实验教学需要,针对性地引导师资建设;四是通过科研和畜牧生产实践,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五是优化团队组合。

2、实验教学队伍状况

其中师资的了积极的激励政策;二是利用好作养实验室”列为建设单位。“中心”现有人员42人,其中专职人员10人,兼职人员32人。

专职人员中副教授1人,占10%;讲师(含实验师)8人,占90%;。具有博士学位者4人,占40%;具有硕士学位者3人,占30%;学士及以下学历的有3人,占30%35岁以下有4人,3645岁有2人,4655岁有4人。

兼职人员中教授13人,占40.6%;副教授14人,占43.8%;讲师5人,占15.6%。具有博士学位者19人,占59.4%;具有硕士学位者8人,占25.0%,其中,在读博士4人;具有学士学位者5人。35岁以下有2人,3645岁有10人,4655岁有14人,5660岁有6人。

3、实验教学队伍教学、科研、社会服务

中心教师积极承担实验教学,年均完成23门实验课程合计450项实验、51594人时数。

2014年,“中心教师共承担了57项科研项目,其中国家级项目19项,省部级项目35项,横向课题3项。公开发表论文99篇,其中SCI收录2篇。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1,1人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中心始终坚持通过实验队伍到基层生产单位进行畜牧生产实践来培养实验队伍。建设期内,中心共有170多人次在畜牧生产第一线从事科研和技术服务,累计工作时间520多天。

信息化平台建设与利用

 

1、管理体制

属学校、学院两级管理的教学单位,中心主任由学校审批任免。包括中心主任1人,3位实验室主任。各实验室主任由中心提名,学校任命。

2、信息平台

1     1)“中心建有独立网络教室,每个实验室均有网络端口,为中心网站的建设与开发网络课件提供了充分的条件。目前,中心实验信息平台上的教学资源总量超过10GB

2)建立了实验教学中心网站,实现了实验室信息网络化。

3)构建了数字化管理平台,做到所有实验物品和耗材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建立了实验物品、耗材采购、入库、登记、使用流向、库存清理等管理使用制度。

4)动物营养学、牛生产学等自治区级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全部上传至网络共享。

5)主要教室、实验室均配套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并与学校网络平台互通,通过上传课程课件,为教学、学习交流提供了便利。

6)建立师生网上互动系统,内容包括:用户分类、班级管理、课程管理、邮件通知服务、答疑系统、教学论坛、教学评价。该系统的建立,为师生的互动交流提供了网络平台。

3、运行机制

1中心对我校本科生实行三个层次的开放式实验教学,各层次的开放实验均纳入教学大纲,按教学计划进行,其成绩评定均按一定比例纳入实验总评成绩。开放实验的消耗均根据预算而给予足够的仪器、耗材及经费保障。 

2)坚持实验室的开放式运行,并制定了开放实验室管理制度,中心实验室楼还实行了刷卡监控智能化管理。保证了第二个层次开放实验(课内课外结合)和第三个层次开放实验(科研训练课程)的正常进行。

3)中心仪器对校内外开放,各共享仪器室均由专人管理(实验技术人员兼管)。每台仪器都有使用记录本,每个室都有实验室使用单位和人员登记本。严格的管理,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并保证完好率在95%以上,。

   4)“中心”通过接纳实验进修教师、技术人员的实验培训,使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实验教学

及效果

 

1、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

    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知识、能力与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教学理念和实验教学观念。

    改革思路:以实验教学和观念革新为先导,教学内容与体系创新为核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科研实践能力为目标,构建一套符合新疆畜牧业特点的实验教学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机制,全面推动学校的本科实验(实践)教学创新。

 改革方案:对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整合和优化;全面强化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科研全面渗入本科实验(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研究创新能力;全面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改革实验(实践)教学模式;建立了科学的动物生产类课程考核制度和实验(实践)教学与管理体制。

2、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

主干课程构建了“基础型实验教学+综合型实验教学+创新型实验教学”的专业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基础型实验教学:以强化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以及独立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创新思维为目标。综合型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将内容重复的专业实验课程有机地整合为综合型实验教学模块供学生选修。创新型实验教学:围绕新疆的畜牧生产及科研设置科研课题,使学生从选题、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结果分析、文献查阅、撰写论文,到报告与答辩等各个环节上得到一次较为系统的科学思维与方法训练,从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科研方法和协作精神。

更新重组实验教学内容。“中心”按“保留经典、注重开放、面向应用”的原则,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达到91.3%(按课程比例计算)。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实验教学方法

针对新疆农业院校动物生产类实验课程的特点,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际水平,广泛进行了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形成了提问式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式教学方法、专业学科知识竞赛方法、现场教学方法等主要教学方法,应用效果明显。

2)实验教学手段

在教学手段上实现多元化与现代化。实验室除了具有现代化的实验教学仪器外,还配备了挂图、投影、图片、VCDPPTCAIDV录像等多媒体实验教学材料。现场教学手段也在教学中得到充分应用。

4、教学效果

    1)通过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和实验实践教学的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实验实践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2014年本科生参与大学生创新项目13项,共有50人次大学生参与。

    2)通过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和实验实践教学的改革,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有明显地提高。2014年本科生参与发表科研论文19篇。

5、教学成果

教研项目“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分类培养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体系探索与实践” 荣获2014年校级教学成果三等奖;申报的国家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 项目于201411月获批立项;申报的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马术运动鉴赏》已于201410月顺利通过教育部审批。

2014年,学院教师申报校级教研项目5项、结题3项;公开发表教研论文12篇。   

建设成效与示范辐射

 

1、建设成效

   1)以中心实验实践教学改革为契机,根据专业学科的特点,增加实验实践教学学时数,着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彰显了现代实验实践教学理念。构建了科学合理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内容选取和组织上既注重了经典实验的传承性,又充分地应用了现代科研成果。实验平台、实践基地等条件建设上台阶,教学人才队伍培养上水平。

   2校内实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从2013年的1186.3万元增加到1225.3万元,新增38.99万元;仪器设备数从2013年的1072台(件)增加到1133台(件),新增61台(件)。

   32014年专职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数增加了1人,提高了10%;并且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人数达到7人,占专职人数10人的70%。目前专职人员中博士、硕士、学士及以下的比例为40:30:302014年实验中心累计有36人次参加了国内外交流。

42014年,承担校级教研项目6项,科研项目5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9项、省部级项目35项、横向项目3项),累计到位经费超过843.5万元。公开发表论文99篇,其中SCI收录2篇。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1人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52014年,“中心”开设实验课程数23门,实验项目总数达到450项,其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累计265项。为本校8个专业大学生服务,年均完成51594人时数。

    6)设立资助大学生创新项目13项,组织了6项学科专业知识技能竞赛,参加的大学生达到200人次;大学生参与发表的论文有19篇。

    7)自编实验讲义1部。

    8)获得新疆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发表教研论文12篇。1人次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学名师”。

2、示范辐射作用

  1) 校内辐射作用

中心各实验室在建制、管理、队伍建设、教学改革与内容等方面均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因此中心成立后就能快速步入正轨,为学校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中心”积极配合学校开展有关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学习交流工作,为我校自治区级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提出了大量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2)区内示范与辐射

   心完成自治区人事厅委托的少数民族特培生培养14人次。2014年中心累计派出包括实验中心主任、实验室主任及教学骨干等在内的共计17人次参加自治区农牧业专家服务基层项目,累计培训人次7172人次。

  3)国内外示范与辐射

2014年,“中心”累计派出包括实验中心主任、实验室主任及教学骨干等在内的共计6人次分别参加了“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与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研修班(成都)”、“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作研讨会(重庆)”等会议;累计接待国内外参观访问超过100人次。

特色

 

“中心”根据新疆农业高等教育的特点,为满足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求,将实验教学内容与科研课题、生产实际结合起来,逐步将科研课题和生产实际问题转化为实验项目内容,激发学生参与科研、接触农业生产实际的兴趣,建立了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

“中心”在建设与发展、实验教学及实验室管理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形成了以下主要特色:

1、精选实验内容,合理安排实验,把田间试验与室内实验有机结合

“中心”针对新疆畜牧业发展的特点,注重强化训练和培养学生扎实的实验技能和方法。在实验内容的安排上保证基础性实验的比例。不断改善实验条件,做到学生人人都能动手规范操作并熟练掌握实验技能。把实验办到基层、办到田间地头。

2、将第二课堂与职业培训相结合,为学生今后创业打基础

为了切实提大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学校开展了奖励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学生的决定,通过学校的政策鼓励,充分调动了学生参加职业资格培训的积极性。

3、将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创新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为了给大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创新平台,调动学生创新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从2008年开始设置大学生创新项目,并出台了一系列规定。学生在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项目的过程中,专业素养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4、将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学科竞赛相结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为加强中心实验实践教学改革与建设,自2008年以来,学校出台一系列政策,加强了学科竞赛的组织,加大了专项经费的投入,积极开展组织了一系列的学科竞赛活动,为国家的竞赛进行初步选拔和培训。同时积极支持和鼓励学生参加国家或者相关学科组织的各类竞赛活动。

5、建立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创新活动的激励制度,保障大学生创新活动的生机

    为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完善本科生科研训练办法,积极鼓励学生在低年级就进入实验室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学校出台了《关于建立新疆农业大学本科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激励机制的指导意见》(新农大教字�20094号),每年对校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和学生发表的学术论文给与奖励,极大地提升了本科生参与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的积极性。同时在各项评选中,此项条件作为评选条件之一,给与优先考虑。